溜溜转转的,时间一眨眼就来到了8月底,这掐指一算距离中秋佳节还不到半个多月的时间,再要不了几天有十一长假了~~这几天还算是比较清凉,这小雨下的~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更新,这次为大伙儿带来了的是闲话中外游记的内容作品、介绍以及图片之类,以下所要更新的文章内容很有可能甚是非常滴喜欢~原因则是会不时的会穿插各种图片,甚至于GIF动态图的展示,为了就是将文章女主展现于大家,让大家睡意全无!!!
在上课的时候,总是鼓励同学们“出去走走”,走出东师,走出吉林——年轻的时候,要么旅行,要么读书,脑子和脚不要停。
疫情没结束呢,这种课堂絮语背后是我深深的遗憾:大学四年,我困守在了海淀区校园的小宿舍和图书馆里。仅有的一次旅行是和同学浪游黄山,远离故乡,暑假没回家——现在觉得,当时真的很对不住母亲。
没有“五岳寻仙”,图书馆更养不出神仙,转眼二十五年就过去了。因为游历少,游记就写得少,只能不断地做远游的设想或者读读别人的游记。
我先前不爱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,不就是《荷塘月色》吗?不就是通感修辞吗?不就是“我爸很胖”,而且非要亲自送我吗?直到细读了《欧游杂记》,我终于再次知道自己的轻率和盲目。
评价游记或许可以有个标准——读者会不会有身临其境与作者同游的感觉?想想古代那些著名的游记,自己古文不好,首先想着生字、生词和写作背景,所以,这个标准又要打些折扣。回想起来,中国游记当中,明朝张岱的《西湖七月半》热闹,袁宏道的《鉴湖》凄凉,都是非常吸引人的。
不去欧洲,看看《欧游杂记》倒是非常过瘾,其中的文章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陆续写成的,好像是从意大利登陆,随后,古罗马风味的澡堂子,威尼斯的小船,瑞士的好风景,莱茵河的畅游,巴黎和伦敦的吃,欧洲的主要风土人情似乎毫无遗漏,跟着朱自清先生游历,不用办签证。遥远的欧洲真是和我中华太不一样。看了这部游记我才知道,著名诗人济慈二十六岁就英年早逝,和王勃、李贺都是相同的年龄。他的故居在伦敦。
朱自清购物,也是购书、买画。天下文人一般愚,精神食粮不可缺,书、画不嫌多。莫非朱先生就没买过儿童玩具或者女装、化妆品吗?
朱自清、老舍都写过自己的英国房东,我想:我们是绝对不可以学习英国贵族的。他们有大笔或者小笔遗产、禁得起折腾,毕生写诗、投稿、收房客,我们不行啊。朱先生自己就有很多孩子要养,日子不好过。
游记写得少,很难弥补了。现在读游记,做旅行的梦;有了条件,就再迈出坚实的双脚。
文章来源于互联网:闲话中外游记